民办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点击数:494 | 发布时间:2025-05-26 | 来源:www.nangding.com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审计学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现在各大民办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审计学课程,然而因为学科本身具备非常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重理论学习,轻实务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学课程过于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办法的学习,轻视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审计学基础课程现在每周只有3课时,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章节所占的比率为2?U1,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审计理论,加之审计学的基本定义深奥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审计学的定义进行反复解说,促进学生加深对入门知识的理解,致使基础理论学习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实务部分讲课的时间非常有限。除此之外,现在学校对审计课程的考核体制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不足、学校的审计实训条件不完备等也是导致过于偏重理论学习是什么原因。

    (二)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审计课程较为枯燥

    由于审计课的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要点多、内容零散、缺少系统性、比较难学,需要学生具备好的专业基础,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常见不扎实,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不主动,所以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应适合改变传统的讲课方法,譬如可以多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三)教师的素质不高,实践能力欠佳,师资力量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的流动性非常大,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也有待提升,现在这类学校的教师结构绝大部分是年轻的教师。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入门知识,要全方位学会管理会计、本钱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税法等学科的常识体系,然而年轻教师的讲课经验不足、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极少,非常难在课堂上做到常识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办法单一,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成效不明显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办法单一,课堂上师生互动极少,课堂氛围不活跃,讲课成效不明显。另外,审计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健全,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机制欠佳,譬如没把教师讲课的课堂成效与其绩效奖金、晋级职称等挂钩,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常的到课率、做完作业状况等来打分。除此之外,教育理念没跟上年代的变化,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支撑,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入门知识的讲授、学生听课后以完成课后训练为主要任务。

    2、解决的对策研究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应愈加重视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只要把审计的理论常识讲透彻、说明白,而且还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质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了解审计工作的业务步骤,明确审计的基本办法,为学生以后顺利地走上实质工作职位打下基础。笔者觉得,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在安排审计课程时应合理地增加实训课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操作。第二,学校应加大校内审计实训室建设,可以适合增加投资,实在没条件的,也可以直接借助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等,通过购买审计应用软件让学生仿真模拟训练。第三,学校要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的??计单位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审计的实践教学需要。譬如,学校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给学生做项目实训指导或者是举行专题讲坛,也可以每一个学期推荐一些学生到事务所参加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到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去,进一步理解审计的基础理论常识,熟练审计的工作办法,学会审计的操作步骤,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写作简单的审计结果报告等。

    (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审计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譬如可以将审计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拼接起来,再由投影仪、大屏幕将审计的具体工作步骤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审计课堂变得愈加有趣味性,让学生感觉不再枯燥乏味、难懂,课堂成效也会愈加显著。此外,在审计教学中应因地制宜,将教程内容细分成每个专业模块,以理论够用为度作为原则,依据实践的需要对教程内容作适合的处置,教学和习题的困难程度也要符合学生的专业基础,如此有益于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也能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练习习,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

    (三)改变师资待遇,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讲好审计课程,需要要有渊博扎实的专业常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有实质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课堂组织、课堂管理及课堂驾驭能力等,不然非常难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将审计活动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具体可以有以下手段:审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学历,可以学习深造,也可以多参加审计师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来提升我们的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多鼓励审计教师去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除此之外,民办高职院校也要挖空心思改变师资待遇,留住中高级人才,进一步健全教师的考评方法和奖励机制,稳定教学秩序,提升教学水平,只有如此,才能招到更多的学生,使学校得以长期持续地进步下去。

    (四)改进教学办法,健全教学体系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办法,在审计教学中比较实用。第一,在讲每一章之前,教师以有关的案例引入,精心选取案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对审计行业的认识。第二,可以结合案例来讲授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办法。在讲重点、难题的理论常识时,最好结合案例来介绍,所选取的案例最好是教师亲身历程过的真实的审计项目,再依据学生的特征对案例进行适合的改编,使之更适用于教学。譬如,在介绍审计程序、内部控制规范时,就能借助实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并学会具体实务的操作方法。在讲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可以引入违法舞弊等有关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深他们对审计准则及有关条文规定的认知。第三,在讲完全部的审计学课程时,可以用一个综合案例把所说过的要点串起来,进行适合的概括,进而让零散的要点形成体系,如此学生就会对所学过的审计学常识结构有更明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2.小组讨论法。在审计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法,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譬如,教师可以把每一个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次上课前先设置一些有关的问题或者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剖析题,让他们携带问题去预习,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有关的学习材料,在上课时针对教师的问题分小组来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探讨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难题和疑点,每一个小组讨论完再由教师来做最后的总结和点评。

    3.情景教学法。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来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常识更有益于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办法。譬如,在讲到审计计划阶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情景模拟,组织他们编制审计情景剧,让学生各自饰演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项目经理、合作伙伴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出纳、财务主管等不一样的角色,对会计师事务所在同意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业务委托时的场景进行模拟和表演,让学生对教程内容有更直观的把握,也更贴近实质的工作状况,进而让他们更好地同意教育。

    另外,在安排教学体系时,可以适合打破教程的撰写顺序,未必要先把全部理论部分讲完将来再讲实务部分。由于单讲理论常识会非常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难被调动,而且后面再单独讲实操,因为学生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又会非常难理解了解,与之前学过的理论部分联系不到一块。笔者觉得,可以将实务部分审计穿插到基础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譬如在讲到内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时,可以将销售与收款业务这个具体的业务循环审计提前在进一步审计程序中,作为例子来介绍内部控制的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同时还可以把这类审计程序与该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结合在一块,让学生了解审计理论在具体实务中是怎么样运用的,可以理论联系实质,做到学以致用,这才是审计课程教学的最后目的。X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