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业的企业和政策

点击数:938 | 发布时间:2024-12-31 | 来源:www.rfying.com

    内容提要:中国计算机企业90年代以来飞速增加,已从80年代的以国有和集体企业为主转为以外资企业为主。成长飞速的中国民族品牌企业多为80年代将来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型的企业,靠少数商品起家,正渐渐向多样化方向进步,公司组织结构不断变化并日益规范化。8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对产业的进步起了重大有哪些用途,现在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中国计算机业的进步。

    1、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状况
    1.企业数目、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假如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1995年将来中国计算机企业飞速增加,仅广东东莞就有600多家台资PC机及有关商品的企业(1998年下半年数)。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一些出色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尤其是外商的进入联系在一块的。除此之外一些国有企业因为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1反映计算机业1980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5年其份额已降至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率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剖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港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除此之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率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中港澳台占36.2%,外国资本仅占23.2%。表2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表1〓计算机业的企业种类比率和产值、企业数》,1995年数依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
    ?
    90年代以来已有一批计算机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生产计算机软磁盘的深华源1992年6月2日在深圳上市,是计算机业最早的上市公司。到1997年底已有14家生产或部份生产计算机商品的企业在沪深交易平台上市。总的看计算机业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好、营业额较好,较受投资者青昧。除此之外联想、方正两家里国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计算机企业上市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途径,有益于企业规范的改革和健全。?

    表2〓硬件业各所有制企业的产值份额(%)(待)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提供。?

    2.若干计算机企业及其特征?
    表3反映部分计算机企业的状况,这类企业的特征如下:?
    ·都是在80年代将来成立的新企业。?
    ·进步快,10多年来一般都有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

    表3〓中国部分计算机企业特征万台(待)?

    资料来源:依据调查和有关资料整理?


    ·起步是主要靠少数商品及有关服务起家(按王选的说法,方正靠一个商品和80年代的机会到90年代初完成了进步的第一步),现在主要业务围绕各类计算机商品展开,除用友外,一般都同时生产硬软件。?
    ·受传统的所有制束缚较小。四通、实达、用友起步时就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联想、方正虽是国有企业,但主要投资者为大学和中科院,受传统体制束缚小。长城是国有独资公司,下有一些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机构改革的产物,母公司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也比一般国有企业小。?
    ·多数或是上市公司或下面有上市公司,企业规范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常见看重与外商进行各种方法的合作,近几年在有肯定的业务、管理、实力基础后,开始看重通过参股购并扩张。
    ·伴随公司规模增加、业务日益复杂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如联想的组织结构,创业之初是直线制,1994年将来渐渐变为矩阵型的事业部制,实达1998年十月将公司转为“市场导向型”的矩阵型的事业部制。?
    2、行政管理机构和政策
    1.行政管理机构及《中国机械电子工业年鉴》、《电子工业年鉴》等资料及信息产业部的有关介绍。)
    1979年3月2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管理计算机工业政策、规划及有关企业的国家用电器子计算机工业总局,该局直属国务院,由四机部代管,第一任局长由四机部副部长李瑞兼任。在此以前有关体制数度变化,基本体制为科技部门和电子工业部门配合管理计算机业的研究和生产,没统一管理计算机工业的部门。1982年5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计算机总局并入电子部。
    1986年计算机总局直属企业基本下放给地方,总局部分人组成电子部的计算机与信息局,专管计算机业的进步政策和规划,部分人组成调查机构计算机与信息进步研究中心,约一半人组成中国计算机进步公司,将来以该公司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集团长城计算机集团。?
    1988年4月,以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为基础改组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邹家华任部长,计算机业由该部计算机司归口管理。
    1993年3月,经八届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重组电子工业部,胡启立任部长,计算机业由该部计算机司归口管理。
    1998年3月,经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在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业由该部设立的专业司归口管理。国务院信息办也并入该部。?
    2.进步计算机业的主要政策《贯彻国家打折政策,促进电子工业进步》、《电子工业年鉴》等有关资料,关于对计算机应用贴息贷款政策的状况依据原电子工业部的于致田司长介绍)
    早在50-70年代,中国政府就一直支持计算机工业的进步。目前极为著名的方正汉字排版系统,其基础就是1974年国家决定拨款安排的由北大计算机系和山东潍访计算机厂联合开发的汉字排版系统项目。?
    8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计算机工业进步的政策。?
    ·成立专管计算机工业进步的政府机构,即1979年成立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现在的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司。
    ·拟定计算机产业的进步策略和规划。原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及电子工业部在1984年、1986年先后提出了计算机业的进步策略和相应政策。1993年电子部恢复后提出“八五”进步策略,明确计算机、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是电子工业的增长点。依据电子部、机械电子部的规划,在80年代中期,主管部门采取了重点支持长城公司进步长城系列机的政策,并通过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管理计算机企业的布点和进步。?
    ·从1993年开始通过金桥、金卡、金关“三金”工程,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三金工程启动将来又扩展出更多的“金字工程“。很多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很大地推进了计算机的应用和市场的扩大。
    ·借助四项税收政策推进计算机工业的进步。依据电子部1986年提出并得到国务院批准的电子工业进步策略,国务院明确在“七五”、“八五”期间,对计算机、集成电路、软件、程控交换机四种商品实行免征商品税,减半征所得税,可按销售收入10%提取研发费,对重大引进工程项目免征进口税。1994年中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该税收打折政策取消。
    ·打造电子工业生产进步基金。这是和四项税收政策合适套的政策,财政每年拨款1亿元给基金,主要用于四种商品的小型技改、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填平补齐、技术成就产品化等。90年代将来基金资金还用作重大工程的启动资金。到90年代中期基金累计投资十多亿元。?
    ·1986年后开始实行计算机应用补贴政策,国家每年安排2亿元贴息专项贷款用于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逐步放松进口管制。80年代中国对计算机及其零组件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90年代初将来基本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口税率也有所调减。?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